林弘谕《亲子营》专栏 转载自《联合早报》。《男子汗》订购热线:63460801

《读者》2005年精华文章评选活动! 看不见的存在·林弘谕
不管你如何忙碌,都应在星期天抽个空,带孩子到爷爷奶奶家探望老人。孩子以后也会记得你在路上的吩咐,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
的确,很多时候,你以为孩子不晓得你在干什么。其实,他们是看在眼里,嘴上不说而已。
孩子从你的一举一动中,构建一个成长的模型。
当你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第一次从学校学做的饼干送入口中时,你以为他没看到。你嘴角的微笑,让他决定周末不出去打球,要呆在厨房烘饼干。
当你在公路上停下车,把一只受伤的猫抱到路旁。他会更加爱护家里的宠物,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
当你的妻子突然说想吃榴莲,虽然已近午夜,你仍驾车到芽笼买两个回来。孩子知道爱的表达有很多不同的形式。
当扫地的阿伯推着沉重的垃圾车,尝试一手吃力地推开那扇通往垃圾槽的门时,你马上替他解围。孩子认为这是老师所教的“助人为快乐之本”最佳的诠释。
当另一半要跟你争吵时,你不发一言,走出门透口气。孩子感知息事宁人、有容乃大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当孩子生病时,你为他默默祷告。他晓得除了人,还有神可以依靠,世界多美好。
当你对丈夫(妻子)动怒大声吼叫时,别因孩子对你的大喊大叫感到大惊小怪。
当你吩咐女佣递茶倒水时,不要责备孩子在女佣不在时,把你当女佣使唤。
当你在另一半的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时,孩子会认为批评别人是一种光明正大的行为,不用留情面,无需下台阶。
原本说好不让孩子去郊游的,后来他发现你特地为他准备了有吃有用的郊游包,他学会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他发现你从小到大,每年都为他拍张照留作纪念,让他长大后记忆不留白,他才体悟爱的细腻。
当你在熟食中心掏出两元钱向兜售纸巾的残疾人购买东西时,孩子知道施比受更为有福。
当孩子在睡梦中隐约听到你在浴室清洗他在学校弄脏的校服的声音时,他告诉自己下次玩
乐时要更加小心别弄脏衣服,不要剥夺你的睡眠时间。
当你说家用已不够了,但仍坚持借钱给隔壁的老婆婆交水电费时,孩子晓得人间有温情、远亲不如近邻。
你偷偷流泪时,他知道人在世上难免会碰到伤心的事,也了解哭泣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孩子就在这些“看不见”的生活细节中,创造着生命的财富,丰富着人生的道路。
---------------------------------------------------------------
2006年《读者》杂志收录:简单惬意过生活
在百货中心买了两个红柚,不是因为摊前摆着“红肉柚子”的牌子,而是因为柚皮已被剥光,我们的确看到了柚子肉的颜色。
看着电视,大家吃着柚子,甜而多汁,但似乎欠缺点什么。对!剥柚皮的乐趣。买来剥皮的柚子,有点“赌”的性质,赌能否买到皮薄肉厚的甜柚;剥柚皮时,原本大大的一个,最后“实得”的柚肉少得可怜,会有货不对路的受骗感。
现在,为了给顾客方便,让柚子销路更好,人们少了剥柚子皮的过程。如果摊贩认为这是最佳的销售方式,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将无法看到柚子的真正模样。为了方便,我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精简”,买榴莲选择去壳的,孩子可能连榴莲是方的、圆的还是有刺的都搞不清楚。洋葱头,不是紫的,也是剥好的,变白了。马蹄也是白的,鸡也是白皮无毛的。现在的孩子看到的东西都已经过“加工”,并非实实在在的原物实貌。
有机会选择的话,你会让孩子尝试剥榴莲壳时被刺,还是买只剩黄肉的,拒绝让他认识榴莲的“铁汉”形象?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便快速。在让孩子感受繁琐后的简单时,我们是不是也该让他们稍微了解一些生活的原来面貌?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
《意林》 2007年第19期   画画 林弘谕   
孩子学画,父母总希望他画得栩栩如生,坚持画什么必须像什么,才属上乘。于是很多时候,父母都要求孩子画出大人所要的模式。   曾跟孩子分享一个故事:一个画师为人画像,他希望把这个人画得好看一些,因此把鼻子“矫正”,把眼睛画得炯炯有神,把嘴巴画得有笑意,脸上皱纹也少画几笔。那个人看了,非常不满意,认为画师才艺不精,要他重画。这样,又画了好几遍,那个人仍有怨言,说画师把他画丑了。画师愤愤地说:“其实就是因为你长得丑,我希望把你美化一些!”   这是丑人无自知之明,或是画师帮了倒忙?   孩子指责是画师的错,不应擅作主张,改变那个人的模样。孩子想法最单纯,有话直说,看到什么画什么。反而是大人,总要求完美,或心中有既定之美,即使改变事实也认为理所当然。   价值观战场对大人和小孩都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但却是一场可以打赢的仗。大人看见的事物,随着自己的人生历练丰富而有所不同,尤其对灌输给孩子的东西,总想办法圆以满,赋予美。经过矫饰的价值观,往往不再单纯,是大人想要传达的事物的“再生”,给以另一种生命力或价值观。就像画师画的“丑人之美”,已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命,却失去孩子眼中的真实。   基于保护心理,或是美化心理,孩子如果只看到美丽,远离丑陋,心就纯真了吗? 
亲子营:给孩子的信

亲爱的丹丹:

  你爱阅读信件,因为文字没有表情。你较敏感,对言语表现出来的七情六欲有时感到难以适从。所以,我给你写了这封信。

  你喜欢又讨厌的考试又要到了。

  喜欢;因为你晓得考完试后,将有一个多月的漫长假期等着你,让你玩个没日没夜,爸爸妈妈也不会有所怨言,因为这是我们谈好的协议,只要是假期,你绝对有权利做自己爱做的事。去年,读小一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假期作业,这次,我相信不会有变,因为学校也希望让学生度过一个没有压力与负担的假期生活。

  讨厌;因为你晓得我们会要求你做到最好,这是基本要求。你觉得太过分,别人考100分,关你什么事,这的确是别人聪明用功所获得的相等回报。你也不笨,也常说自己聪明,我也自然地把你摆在同样的天秤上。当然,个人心理素质不同,或许在紧要关头,总有错漏,只要尽了力,也不要有怨尤。

  爸爸工作忙,每次在最后一分钟才帮你复习,在“船到桥头直不得”,教什么忘什么的情况下,我的口气重了,责骂也过火了,使你觉得错全在我,为什么不早给你温习课文。但是,复习的时间表,不是老早给你定好了吗?

  每回拿到测验或考试的成绩时,你总爱说,某某同学比你差很多,却少听你说谁比你好多少。这是你缺乏自信的内在表现。自信的基础是自尊,或许过去我在这方面疏忽了些,也不够细腻,以致多少打击了你一点点自尊,后来我发现给予你适当的鼓励与精神支持,你在上个月的统一测验中,数学考了满分,我相信这是我们的爱心,填补了你的粗心,所结出的爱的果子。

  我们否定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偶尔做出的不太恰当的行为。我们对你要求的合理部分会给予满足,这是对你的自尊的基本体现。

  凡事往前看,往后看只会使你停滞不前。记得《圣经》上说过的话:“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你是个有无限活力与朝气的孩子,向前跑吧,孩子!
爱你的爸爸上               《联合早报》
亲子营:他要的不多
● 林弘谕 摘自《联合早报》
  那篇《今天去哪里?》的专栏,说老幺当“拒绝上学的小子”,登了数周,至今仍得到不少读者的回响。相熟与不相熟的同事与读者,看到老幺上幼儿班的痛苦经历,都会问候一声:“现在他没事了吧?”
  谢谢关心。现在他期待上课的每一天。
  当时,给他报读全日制托儿所,“天时地利人和”条件无一存在,战局怎能不败?
  这个月开学,改成半日制(不必在幼儿班午睡),报读他熟悉的教会幼儿班(环境不再陌生),老师友善(至少不见杏目圆瞪,皮笑肉不笑的老师),他活出了生气,一个三四岁孩子的本色。
  美发廊的老板娘问我,她的女儿刚上小一,每天还在班上哭,上学前也得跟女佣展开“拉锯战”,让她这个妈妈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折腾得无心工作,她说大女儿以前不是这个样子。
  天下没有一套教养孩子的标准,适合我的,他人未必受用。孩子就像星星一样,有光芒耀眼的,有晦暗不明的,用什么方式拨开云雾,让他展露一片欢颜,倾听,会是一种美丽的姿态。
  逗孩子说话,向孩子套话,让他们说出心里话。
  让孩子通过语言,把自己所有积极的、消极的情绪都表达出来。孩子的愤怒、恐惧、悲伤、哀愁、快乐,如果能通过话语转达成你的感同身受,那孩子是幸福的,他的情绪找到了憩息的角落。
  每个人遇到不如意时都会觉得自己受委屈,孩子的反应更直接,他们由于受到智力和语言的限制,往往不能或不敢把这种委屈的心情诉说出来。
  孩子生活在世一天,就有感受,不论是快乐或悲哀,都要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在态度或言语上打压了他们情绪的宣泄,孩子逐渐会学习把感受隐藏起来。
  我和另一半有共识,孩子无论对与错,好与坏,我们的感受一样强烈,不会因他考好成绩,我们装着一副不在乎的神情,或把喜悦压抑下来而窃喜;相反的,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不会无视宽容,或把怒气控制下来而暗悲伤,这种复杂的感情,只适合在舞台上演绎。
林弘谕
亲子营   学乌龟赢在终点

  你的命运不是决定于你所在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你的志向以及下决定的能力,我们不能选择要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要过怎样的生活。
  外国人都知道新加坡人怕输。虽然美国的经济前景仍是未知数,但是本地股票指数不断攀高,海指2600多点,似乎暗示经济初露曙光,不少人连夜排队买公寓,怕慢了一步就吃亏。
  孩子读书也一样,家长怕输,想方设法在名校弄个学额。孩子比欧美的更早上学,娃娃班、幼儿启蒙班等等,先教好过后教;正式上小学时,应该掌握的都学透,尽量比别人赢在起跑点,将来不会输到哪里去!
  不久前,听台湾一名讲师刘清虔分享《应许人生》系列讲座,他也稍微提到“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哲理。
  多少本地父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从平庸开始?孩子从小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你要孩子成为乌龟吗?一生慢慢爬、慢慢爬,总会爬到终点。故事嘛,总是寓教,要孩子学习乌龟坚持到底,不骄不败的精神;但是,人啊,你的孩子,谁要当“王八”!
  看过好多父母几乎把毕生精力和金钱,投注栽培孩子,从小上贵族般优秀的课程,也顺利进入顶尖小学和中学,但是,到了大学后,孩子的“平庸”开始显现,可能是其他同辈开始发功吧,原本小时候表现一般的孩子,成绩反而超前,应验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道理。
  中国跨栏冠军刘翔,对体育稍有了解的,都知道他属慢热型,但是他后程加速技术世界第一,让他赢在终点。
你的命运不是决定于你所在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你的志向以及下决定的能力,我们不能选择要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要过怎样的生活。
  让孩子生活在自我表现的人生路上,有许多微妙的途径。最常见的是父母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有的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加诸孩子身上,孩子承受无形压力,要按照父母的期待去表现自己。如果你还有这种期望,现在就应该放下;如果现在孩子还小,更应该马上消除这种观念。
  孩子需要激励,但是父母期望太大,会造成孩子处于恶性循环中,表现欲越强;心理专家认为,那些常常爱自我表现者中,三分之一是完美主义者。完美原为美事,但是带着它奔跑人生路,却成为无形桎梏,是非常累人的事。在“完人”眼中,凡事都能,也不能接受任何类型的失败,这将造成个人心理紊乱,甚至走上自杀之路。你我身边,不乏这类案例。
  问孩子,要当乌龟吗?他投以不屑眼光,连兔子也不要当,要当个有智慧的人。
  钓鱼时,用虫子为饵,只能吸引小鱼虾;用小虾作饵,可在较深的地方钓到较大的鱼;用小鱼作饵,则可能在深水区钓到大鱼。也许,你的出身不好,无法赢在起跑点,但是这并非最重要的,成功必须用对方法,同时也有捷径。
主题:爸爸祝你快乐!
作者:林弘谕 6:37pm 18/06/2002 转自联合早报


前天是父亲节,我的第一份礼物,是在一个月前就收到了。
老二在年中学校假期未开始前,送了一份父亲节礼物给我。
四五岁的小不点,看似成熟,其实什么也不懂。放学拿着一条“领带”,进门就说:“父亲节快乐,我爱你!”无论哪个父亲,在这个特定的日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有所感动。
“领带”用硬卡纸剪成模型,然后在上面黏上一块鲜艳夺目的布,这肯定是他的老师给班上小孩子的“习作”,每人一份,带回家给爸爸惊喜。
老师用心,给了孩子向父亲表达敬意与爱意的机会。
老二嘴巴会说话,很讨长辈的心,我们没特别指导,应该是他天生嘴“甜”吧!
那天,我的爸爸妈妈从我们这里回家,他不忘交代:“路上要小心,当心车子啊!回到家后,我会打电话给你们!”两老回家后,他问:“你们安全(抵家)吗?”俨然一副“长者”风范。隔天,婆婆要过来我们家照顾他们,老二又不忘先在电话中提醒:“婆婆,你等一下过来时,不要忘记带药来吃!”患了多年糖尿病的婆婆,整颗心都给这个小孙子给买去了!
对于爷爷,他的关心也一样,知道爷爷喜欢在躺椅上睡觉,平时在家里偶尔会跟哥哥争着要坐,爷爷一到,他马上让出位子,因为知道这不“属于”他的。
从小,我不像我家老二,会说讨喜的话。父母给予的教养,是非常传统地“一板一眼”,生活中少有迸发的喜悦,什么都在预料之中。父亲的爱,是完全的包容,不善于用言语表达,却在柴米油盐等物质永远不缺上,证明他爱的完整。除了温饱外,没有太多对父爱的触动。
当时,人们对父亲节相当陌生,老师也没有自动自发教我们做什么礼物送给父亲,每年,父亲节总被我遗忘,意义更别说了!
父亲的要求不多,或者应该说没有要求,他不会给我们读书的压力,也不晓得像现代爸爸一样,晓得经营亲子关系。从有记忆开始,知道他曾打过我一次,狠狠地,往我后背打下,也忘了自己干什么错事,让他如此动气。后来,没有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或许,母亲骂了他,他也觉得下手太重了。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父亲的心灵,没有让人激情,没有让人动容,却是一张无垠的网,紧紧地扣住了一个家。这是一种深深蕴藏的爱意,慢慢化开,至今,心里仍有余温。
在这里,我也要说:“爸爸,祝你快乐!”天下的爸爸,祝你们快乐! 



亲情无垠(人生絮语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24日文章】题:“爸爸,我想你!”(作者 
林弘谕

    “爸爸,我想你!”这句话,听起来感受如何?
    多年前,第一次在国外(日本)听到一岁多的老大在电话另一端传来这么一句话,我的心凉了,也热了。凉是思念,热是爱念。连第一次看到窗外飘进来的雪花,也激不起兴奋的情绪。去德国、丹麦、瑞士等地采访,原已下定决心公干后留下玩两天,最后还是跑了回来,告诉自己那里人生地不熟,独行上路趣味索然,其实也是因为挡不住“爸爸,我想你!”的侵袭,我给自己找到回家的路。思念没有国界远近之分,即使到邻国工作也一样。
    不久前,国家足球队“超级”候补球员陈丁泉,因为受不了宝贝女儿的声声“爸爸,我想你!”而决定高挂球鞋。以前他东征西伐,是为了荣誉;现在不追逐这虚无的东西,只因着爱,免除与女儿互编思念的网。他可以找很多理由放弃足球生涯,但是不会比女儿的这么一句话够“杀伤力”!
    人类一直拥有一种无尽的渴望,那就是爱,少了它,人会枯槁而死。大人如是,小孩如是。小孩的爱,包括占有的爱、投注的爱、关心的爱、亲昵的爱、愤怒的爱……因此他们很容易说出“我想你!”这三个字,这涵盖了所有的爱,最容易掳掠你的心——如果你的心是沸腾的、跳跃的。
    亲子的爱,与一般的爱情和友情不太一样。对于孩子,我们付出无私的爱,是一种没有要求回报的爱,倾注全力去爱,爱得彻底,爱得疯狂。爱的尺度,就是没有尺度的爱。